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和广州拥有地铁这种轨道交通网。广州在地铁的建设和经营上,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就在广州实现“中变”奔“大变”的同时,广州地底下也在“大变”:从地铁一号线到三号线,不到8年的时间内,广州先后有3条地铁开建,其投资规模、速度可谓国内空前。如果按1993年底广州地铁一号线动工到2005年广州地铁三号线竣工的时间计算,12年时间广州地铁每年平均建成5.89公里。这个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未来10年,广州地铁将形成以地铁一、二、三号线为基本骨架,北连广州新国际机场,南抵南沙港,加上科学城到大学城之间的四号线,约17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
随着广州地铁一号线的运营和二、三号线的动工,广州地铁也向人们诠释着一种新的理念:每一条地铁都是不可“克隆”的,每一条地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色。与广州地铁一号线90%以上设备进口相比,二号线、三号线基本上以国产化为主(占70%以上)。广州地铁二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屏蔽门、集中供冷系统,并且以无接触IC卡取代现有的磁卡。由于三号线总长35.86公里,途经区域客流量也不同,所以在设计方案上相对二号线而言,其特色又不一样。首先是线路上采取“Y”形布局,将广州火车东站和天河客运站沿线两侧客流吸引过来,并采取了长间距(最长4公里)、快车速(最快车速120公里)和根据客流情况不同采取3车厢、6车厢的混编模式,既满足市民乘车需要又节约成本,同时还拉近了广州旧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在技术水平稳步上升的同时,广州地铁的建设成本却在不断下降。一号线造价平均每公里6.6亿元,二号线每公里4.85亿元,三号线可控制在每公里4.4亿元以内、广州地铁真正做到了多快好省。
广州地铁的最大特点就是每个站台都是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景点,达到真正移步易景的绝妙境界。设计师巧妙地将岭南文化融汇到站台的设计中,并且充分考虑到各自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举例来说,农讲所站位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农讲所的门前地下,设计古色古香、古朴典雅;体育中心站则在装修设计思路上体现了体育运动的热烈、活力和竞争,顶棚的多组环形光带恰似运动场跑道。广州地铁每个地铁站的配套设施都十分齐备,包括自动售检票系统、自动防灾报警系统、自动扶梯和自动提款机等,自动化程度都很高。步入风格简洁明快的地铁站内,时时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
人们乘坐地铁一定会留意那些抢眼的广告招牌——从地铁进口到站台两旁乃至车厢内部,规格统一而又风格各异的广告招牌,五颜六色,林林总总。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广州人的商业头脑的体现。这种无处不在的商业运作,也给广州地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润。搞地铁难,不但筹资难,而且经营也难。即使是全球地铁效益最好的香港,也是在运营了10多年以后才开始赢利。但广州地铁实现了地铁资源多元化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广告灯箱、地下商铺、上盖物业等商业手段做起地铁大文章,为广州地铁开辟了新的发展之路。最为明显的就是体育西路站一带,广州地铁依托天河城早已显现的商业优势,在沿线搞起了数百家商铺。广州地铁在为沿途商家“做嫁衣裳”的同时,自己的身价也在不断地提高。
广州地铁的建成与开通,不仅缓解了广州的交通紧张状况,而且营造出一个高效舒适的城市环境,提升了广州作为华南中心城市的对外竞争力。对广州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来说,地铁还起到了一个调控城市格局的功能。它不但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直接、明显。地铁正赋予广州这座历史名城新的生机与活力。广州地铁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广州市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凝聚力和辐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广州市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促进“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目前的三条地铁线路构成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基本骨架,初步形成了76公里规模的轨道交通网。三条线组成的线网,既覆盖了城市建成区,又兼顾了城市开发区,具备每日服务370万人次客流的规模能力,初步发挥了轨道交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益。三号线的建成为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实施和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立体化综合公交体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地铁一号线于1999年6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全线长18.48公里,设16个车站,西起芳村区的西朗,东至天河区的广州火车东站。
地铁二号线于2002年底先开通三元里站至晓港站段,2003年秋交会前建成,全线开通观光运营,2003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试运营。地铁二号线起自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岛,线路为南北走向,贯通城市中心的海珠、越秀和白云三个区,线路全长为23.21公里。
三号线为南北走向,线路全长36.86公里,主线由广州东站至番禺广场,从北向南贯穿广州市区新城市中轴线和番禺区发展轴线,预计2005年底全线建成试运营。